再见爱人4中矛盾激烈爆发!麦琳以“妈妈式”的关怀让爱人感到窒息,而刘爽则因妻子的嫁妆而陷入困境。
2007年播出的都市剧《奋斗》中,女主角夏琳在与陆涛分手时曾说过:“如果我想住四居室、开跑车,即使你穷得穿假名牌,我都能做到,但我并不是那种人。陆涛,若不是爱上你,我绝对不会失去自我的,你明白吗?”
人类社会在物质上取得了迅速的发展,然而精神层面的进步却显得相对缓慢。在17年后的热门综艺中,当麦琳向镜头提出类似的反问时,会让人察觉到,这些年虽然偶像剧和恋爱综艺中的爱情叙事不断创新,但摆在面前的问题依然是那些老生常谈。
麦琳和夏琳的境遇非常相近。在《奋斗》中,陆涛在准备求婚时购买了房车,而夏琳却选择了分手;而在《再见爱人》中,李行亮成为知名歌手后,尽管他们的生活有所改善,但麦琳与李行亮之间的矛盾却愈发明显。之前观众无法理解夏琳到底是在“作”什么,如今则对麦琳究竟想要什么感到困惑。
“网络判官”的回答各不相同,有人认为她希望李行亮跪着为她送上稀有皮的爱马仕,也有人说她想要的是整个家庭在社交圈中出类拔萃……随着这个故事被不断挖掘,第一期看似温柔主妇的麦琳,已经在部分网友眼中变成了伪装成无辜、试图攫取绝户财产的“抽烟女”。
看看,这个世界的分裂是何等深刻。实际上,麦琳和夏琳所表达的内容是相同的,即通过强调“我为你牺牲了什么”来表明自己并不渴望物质,从而证明爱的纯粹性。然而,对于另一半和部分观众来说,她们传达的信息却恰好相反,那就是现有的物质享受仍然不足,远未满足。
从这些过去与现在的“割裂”中,我们可以确定,全职主妇的内心就像黑洞、深渊,仿佛是一把悬于每个家庭之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。
01
与杨子&黄圣依这样的明星搭档、留几手&葛夕这类网红博主相比,李行亮和麦琳显然是一对更具普遍性,同时也更能为观众提供参考意义的夫妻。
在节目开始时,麦琳在自我介绍中提到一个概念:“付出型人格”。这个词对许多母亲,甚至包括自己的母亲,都让我们有所感触。同时,麦琳对李行亮的态度,与父母对于孩子“期望成才”的心情有着相似之处。当她被问及有哪些未实现的梦想时,她回答道:“亮子能够站上更大的舞台。”
麦琳和李行亮在他还未成名时相遇并相爱。十年后,李行亮参加了《快乐男声》,而作为女朋友的麦琳则担任他的造型师和化妆师,还为他拉票、加油,自然而然地转变为“支持者”。在李行亮默默无闻的时候,麦琳全力支持他的音乐梦想,为此她确实付出了不少努力。
2012年,李行亮参加了《中国好声音》,同年发布了热销单曲《愿得一人心》,因此在娱乐圈稳住了脚步。2014年,他们举行婚礼,随后在2015年迎来了女儿的出生,几年后又生下二胎,这样的家庭主妇生活已过了十个年头。
尽管李行亮曾经有过辉煌的时刻,但他始终未能跻身“当红艺人”之列。为了承担起家庭的责任,麦琳全心投入其中。在经济拮据的时候,她自己开设网店来增加收入,即使生活改善后依然精打细算。她不仅要负责家务,还得协助李行亮处理工作上的杂事,并照顾两个孩子。
节目中有个环节,麦琳讲述了她每天的生活。单是从早上起床到把孩子送出去,这一系列过程就让人感到很疲惫。
就像许多都市剧中常见的情节转折,麦琳在享受这一切的岁月后,近几年却遭遇到价值感危机,并且她与李行亮之间的争吵也变得越来越频繁。
节目中这对夫妻引发争议的两个片段,第一个是他们拍摄离婚照时因购衣问题发生争吵。麦琳每次提出一个疑问,李行亮便给出一个应对策略:没有衣服就去买、空间不够就换个柜子、需要沟通就在每周定个时间交流......然而,麦琳仍然感到不满,她总结这次谈话时说:“我在与你讨论感情,而你却只在讲道理。”
第二个片段正是文章开头提到的,麦琳在另一位男嘉宾面前有所保留,回顾自己为家庭所做的牺牲,曾经为了嫁给李行亮而放弃了觊觎已久的“富太太”生活。这一段也是导致麦琳舆论评价大幅下滑的重要原因。
感情中的对比,确实会造成伤害,即使这种“对比”所暗示的意思是“我爱你”。
麦琳给人一种“窒息”的感觉,主要是因为她的“没苦硬吃”和不断提及往昔付出的说辞让我们感到极为熟悉。这些正是许多母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一再重复的行为。虽然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有像杨子那样有父爱的男性陪伴,但几乎所有在东亚家庭长大的孩子,都能在记忆中找到一个与麦琳相似的人物。
02
麦琳是否爱李行亮?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如同“母亲是爱孩子的吗”一样明显而肯定。
节目中显而易见地可以看到麦琳对李行亮深厚的感情。例如,在她心中的价值排序,李行亮位居首位,其次是孩子,最后才是自己;另外,当葛夕询问她是否会离婚时,她情真意切地表示:“这一生除了他,我不会再爱其他人了。”
然而,当她这么说时,“被爱的那一方李行亮”的脸上流露出的不是快乐和感动,而是尴尬与沉重。
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?爱难道不应该带来幸福吗?爱的深度与幸福的程度是否应当是正相关的呢?
答案很有可能在于爱的表达方式不正确。
心理学家和哲学家艾里希·弗洛姆在其代表作《爱的艺术》中,首要将爱定义为“给予而非获取”。他指出,“‘给予’所带来的愉悦远超过‘获取’,这并不是因为‘给予’是种牺牲,而是通过这种方式体现了我的生命力。”
麦琳将自己的付出视为“牺牲”,因此他人感受到的不是她的生命力,而是那份随之而来的道德责任。当李行亮基于这一观点与麦琳交流时,他的一切举动都带上了“履行责任”的色彩。
爱与责任的差异,可以类比为绘画与着色。前者展现了自发性、主动性和丰富的创造力,而后者则显得被动,依据需求进行分配。
这对恋人之间的需求与回馈再次出现了错位。麦琳渴望大量的爱来让自己相信付出是有意义的,并且验证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。而李行亮则小心翼翼地履行着自己的责任,生怕出错。当麦琳得不到爱的回应时,她自然会陷入更深层次的价值感失衡中。
关于麦琳封闭自我的行为,艾里希的另一段话可能能够提供一些解读——
“爱并非仅仅是与某个特定人的关联,更是一种态度和性格的倾向。这种态度影响着一个人与整个世界的关系,而并非只限于对爱的唯一对象。如果一个人只关心他的对象,对其他人漠不关心,那么他的爱就不能被称为真正的爱,而只是某种共生关系或更深层次上的自私。”
麦琳和李行亮之间可能曾经有过爱的经历,但如今他们显然更像是一种“共生”关系。把自己全部价值依赖于家庭和伴侣的麦琳,将李行亮视作自己的“宿主”。因此,表面上看付出更多的她,其实在感情中却成了一个“寄生虫”。
03
《再见爱人》播出后,众多情感博主分析了麦琳的情况,并提出了许多可行的建议,外界似乎对麦琳所面临的困境有着清晰的理解。
但说起来是一回事,实际行动又是另一回事。“爱自己”并非天生的才华,而是一种需要经过长期实践才能获得的能力。关于“留一些空间给自己”,麦琳则回应道:“这么多年都没有留过,我也不打算。”
大部分人在生活中都依赖于惯性,每一步前行都需与内心强大的惯性抗争,只要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拉回原来的思维模式。对于麦琳来说,“改变”无疑是一个漫长的课题。在她还无法改变现状的情况下,恶意揣测和评判她的动机既不公正,也很残忍。
在我看来,麦琳更像是“金智英”的一个不完美版本。她被无形的家务劳动、全职主妇的生活习惯以及社会对女性的文化期望所束缚,使得她无法突破现有的生活圈,也限制了她跟上时代变化的认知。
李行亮就如同《82年生的金智英》中孔刘饰演的丈夫,或是《出走的决心》中张本煜扮演的女婿。尽管他们可能比大多数男性更具同理心,并且表现得相当不错,这并不改变他们在现存婚姻中作为利益既得者的地位。
李行亮吐槽麦琳过于节省,但他也不能不承认,自己的房子一半是靠麦琳的“省”下来的。李行亮希望如今的麦琳能稍微“自私”一些,多关注自己。然而,正是过去她的“无私”,为他创造了专心追梦的环境,让他能够更有精力去实现自我价值。
在节目中,麦琳分享了自己每天早上的生活,而李行亮的反应是“不想再回到以前的生活”,而不是意识到他应该承担更多家务。此外,他也提及过在某些时刻曾表达对麦琳价值的否定。
波伏娃指出,“男人期望女人全心奉献,而当女人确实如此付出一生后,男人却会因无法承受这重负而感到痛苦。”
回到文章开头提到的《奋斗》,夏琳还有一句关键台词:“在你面前,我是自愿失去自我,因为我爱你。”麦琳也曾在节目中表达过类似的感受。
作为观众,我们或许更应该思考的是,夏琳和麦琳在“自愿失去自我”的过程中,有多少是由于成长环境和社会文化的影响所导致的?
为何女性的爱情总是与“失去自我”和“牺牲”密切相关?
“每位成功的男人背后都离不开一位杰出的女性。”这句话究竟是在肯定女性的贡献,还是在掩饰社会不支持女性追求自我实现的事实呢?
期望这样的提问对我们而言并非太迟河南凯丰包装制品有限公司,希望每位女性都能怀有“更宏伟、更无边的梦想”。#智启新篇计划#